学院概况
当前位置: 新版网站>> 学院概况>> 学院简介>>
学院简介

【学科专业】学科专业体系完备,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2个(生物医学工程、生物学);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(生物医学工程(工学)、生物医学工程(理学)、生物学、生物与医药(专业型))、本科专业3个(生物医学工程、生物工程、智能医学工程)。生物医学工程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(2007),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+,在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控平台中定位为大雁型学科;大力促进6个重庆大学ESI学科建设,引领临床医学(59%)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(55%) 2 个前 1%学科,助力材料学、工程学 2 个前 1‰学科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生物工程专业入选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。

【历史沿革】于1979年成立国内第一个生物力学研究室,1981年成立生物医学电子学教研室、获批全国第一个“生物力学”硕士点。1984年获生物力学领域迄今唯一国家自然科学奖,1986年被批准建立全国第一批“生物力学”博士点,1988年“生物力学”成为重庆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,1998年成立生物工程学院、生物医学工程(BME)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,2007年“生物医学工程”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。于2002年获得微生物学、植物学、细胞生物学、生物物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,2006年获得植物学博士点,同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,2010年获批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。

【战略定位】风雨征程四十载,是国内生物力学及生物流变学的策源地及最大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。以支撑和服务健康中国的重大需求为己任,通过开放型学科建设、多主体协同育人、交叉型学科研究、智能医学转化的学科要素闭环联动,培养卓越创新人才,实现学术重大突破,产业重大支撑,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、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。

【平台概况】拥有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工程学科国家“111”计划创新引智基地、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14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平台在内的科研基地群,从基础研究、应用创新到成果转化全链条支撑学院发展。

【师资队伍】积极营造“近者悦、远者来”的人才发展氛围,激发高层次人才持续汇聚的内生动力,已建成一支学专业结构好、教学科研能力强、年龄梯度合理的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05人,含专任教师74人。以学科交叉和国际化视野探索教育改革、追求学术卓越,获批重庆市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个,建成重庆市创新团队2个,研究生导师团队3个。

【优势特色】生物医学工程定位于医工深度交叉融合、基础与应用研究兼备的国内一流学科,形成 4 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:(1) 生物力学与组织修复:聚焦肿瘤、肌骨系统、心脑血管体系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力学规律,发展力信号传导、反馈及动态量化调控的组织修复新技术。(2) 智能数字健康与装备:突破健康功能态动态辨识和精准干预的关键技术,开发个性化健康干预和智能化机能增强产品。(3) 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:利用和融合多种生物智能和生物启发的构筑、交互原理,研发主动修复和精准诊疗的植介入器械和生物材料。(4) 分子与细胞医学工程:围绕介微观水平疾病演进与功能分子信息的时空关系,发展细胞/组织微环境重编程及程序化干预新策略。

【人才培养】具有完整的本科、硕士、博士人才培养体系,建成了多学科交叉、针对性强、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平台,开设来华留学生全英文授课专业(生物医学工程),建有教育部 “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”。 借助学院、企业、第N方协同育人主体构建的人才培养生态圈,通过横向贯通、纵向递进的本硕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,培养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、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内的众多创新领军人才。近5年本科生、研究生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40余次,在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、生命科学竞赛等专业竞赛获一等奖等23项,在挑战杯、互联网+等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全国二等奖2项、银奖 1项。

【科学研究】 面向“健康中国”重大战略需求,以“智慧”、“主动健康”的“新医科”问题为导向,以骨肌系统、肿瘤、心血管、脑神经和主动健康五大类医学问题为抓手,以临床医学问题带动工程学研究,实现以工程学问题带动学科交叉的科学研究体系。近5年,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/重点/面上/青年项目、重点研发计划等100余项。产生力学微环境/失稳损伤及修复原理、生物医用材料表界面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理论、肿瘤代谢与肿瘤微环境互作机制等国际领先/先进的成果,在 Nat. Neurosci., Sci. Adv.等发表论文600余篇,编制健康设备互操作国际标准46项,转化应用发明专利19项。获重庆市三大奖、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、中国侨界贡献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。

【国内外影响】学院教师入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 人、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 2 人,国际个人健康设备标准委员会主席 1 人,国际学术组织任职 30 余人。参编科技部、工信部、重庆市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等 20 余项。主办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 15 次,是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。从七十年代吴云鹏教授与冯元桢院士开启生物力学国际交流以来,学科选派研究生出国访学1000 余次,与加州大学等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。吸引一带一路国家的70多名留学生到本院攻读学位。